知识精选知识精选
  • 首页
  • 专题
  • 博客
  • 导航
  • 注册 登录
立即登录
0文章
0评论
0获赞
  • 首页
  • 专题
  • 博客
  • 导航
我的主页 › 成长 › 观点 › 穷人有这3种毒观念,基本就别想翻身了
#观点#

穷人有这3种毒观念,基本就别想翻身了

2年前
1,183 0 2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(ID:I-Gargamel) ,作者格总,职场老司机,80后段子汪,干货有洞见,鸡汤有思想,你要不要来尝一尝?知识精选经授权发布。

1

前几天,朋友转我一篇文章,标题(大概)叫《富豪沦为环卫工,才知道不能怪穷人不努力》。朋友问我,觉得文章怎么样?

我说看完很恶心。

文章介绍有个香港的真人秀节目《穷富翁大作战》,就是让一帮上层家庭的精英,比如商业大佬、富二代、金牌律师什么的,去体会底层人士清洁工、流浪汉、小摊贩的生活。

比如,被安排去做清洁工的,是香港纺织大王之子、服装集团主席田北辰。

结果呢,田北辰住在只有1.6平米的“笼屋”,和领低保的陈伯做邻居,每天早出晚归去做工。

亲身体会了两天之后,对清洁工这种既无尊严、也没奔头的处境,田北辰放弃掉之前“如果你有斗志,即使是弱者,也可以变为强者”的观点。

而是相信:

“穷人之所以过那种生活,不是他们没有斗志和努力,而是无论多努力都跳不出贫困圈”。

其他参加节目的精英们,也都对自己当初的观念纷纷摇头,觉得之前“错怪”穷人了。

节目堪称成人版的《变形记》。

文章里面,还有这样两句原话:

“他们可能是付出最多的一些人,但是他们的收入却不成正比。”

“他们当然想改变自己的命运,但是世界根本没有给他们机会。”

我们常说,别喝毒鸡汤,那什么是毒鸡汤呢?

这样的节目、这样的文章就是毒鸡汤。

因为它讲述的观点偏离常识、充满谬误,却符合人性,特别是符合穷人的人性:

你看,我已经很努力了,我穷不能怪我自己;你看,换个所谓的富人,还不是一样,跳不出我现在的困境。

这样一来,对生活沉重的责任感就可以放一边了,哪怕最后,还是由自己买单。

我恶心的,是节目和文章的创作者,深深知道,只要讲出穷人的心里话,就能带来收视率和转发量,就能带来商业利益。因为这个世界,永远是穷人最多。

至于穷人真相信了这些话,最后沉浸在穷的境遇里,永世不得翻身。

他们才不会关心。

正所谓,“杀人莫过诛心”。

 

2

有人会问了:格总,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不如也让你去节目里试试?

不好意思,我现在不是富人,以前家里更穷,作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出身的穷学生,靠自己一路拼命努力,现在终于可以坐在街边,和大城市出生的孩子一起喝杯星巴克。

没资格炫耀,也没必要自卑,实事求是而已。

所以,我不算“站着说话”,我有资格写点什么。下面我想提醒你,警惕这些毒鸡汤,远离如下三个“毒观念”。

让一个穷人,永世不得翻身的毒观念。

 

3

第一个毒观念:妄想“一步登天”

那篇毒鸡汤我一边看,一边就想问一个问题:

那些底层人士,他们的父母呢?

富二代田北辰的“笼屋”邻居陈伯,没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谁,我们倒是可以轻易查到田北辰的父亲田元灏,人称“一代裤王”,位列香港的江南四大家族董、唐、田、荣之一。

那么,田元灏的父亲呢?

百度上只有一句话的描述:

田元灏曾是香港纺织界的头面人物,1916年出生于上海,父亲只是个教书先生,家境并不富有。田元灏在上海雷士德工业学院半工半读修读机械工程,后来他拿到奖学金到英国曼彻斯特工业学院继续深造。

“父亲只是个教书先生,家境并不富有。”

田元灏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刻苦(半工半读,拿到奖学金),加之后来的白手起家,才一步步有了“香港纺织界头面人物”的地位,也才能给自己两个儿子(田北俊、田北辰)一个高起点。

对此,你有什么想法?

如果你非要拿富家子弟田北辰,和穷人陈伯来对比,确实非常不公平。一个生下就在罗马,一个永远到不了罗马。

但我觉得,那是在耍流氓。

你不能一边看人家含着金勺子长大,一边看自己出身贫寒,就感叹命运不公,而无视人家的父辈、祖辈,也是胼手胝足一路打拼过来。

如果这样想,那说明在你潜意识里,还有那种妄想“一步登天”的毒观念。

你应该拿田元灏的父亲、田北辰的爷爷,那位连名字都查不到的教书先生,来和陈伯的父亲作对比,我觉得可能更有意义。

是他们给了孩子不同的教育,让田家、陈家的后代,走上两条云泥之别的道路。

至于陈伯应该怎么做?我也不知道。

但是,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,生存条件都在陈伯之上,如果你还有功夫追热剧、刷抖音、打游戏,就没有资格提什么公平不公平。

别天天想着一口气吃成个胖子:

如果是底层,能不能先往贫民努力?

贫民能不能勤俭持家,自强不息混成个一般点的中产呢?

中产多花点心思在教育上,孩子才有更大概率向上爬升。(当然,生不生孩子又是另一个话题。)

你还别嫌爬升速度太慢,周围那么多妄想一夜暴富的人,因为贪念,被一次次割了韭菜,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?

这个世界,哪有什么一步登天,哪有什么生下来就在罗马呢?有的只是一个人、一个家族的厚积薄发而已。

 

4

第二个毒观念:迷信“确定性”

在那篇毒鸡汤里,这样描述田北辰体验的清洁工的日常工作:

规定时间内,清理一整条街的垃圾桶;

完成之后,赶往下个地点继续打一份工甚至几份工。

然后文章说:

“他们不是在做一些无谓的事情,那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非常有技术。而现实是整个社会的运转大部分却是由他们推动。”

真是无语啊。

清洁工辛苦吗?当然辛苦。

努力吗?当然努力。

但是抱歉,这份工作完全跟所谓的技能无关,只是“熟练程度”的区别?只要足够的体力、基础的智力就能胜任。

至于“整个社会的运转”,乖乖,你知道一个社会是怎么运转的吗?

这份工作既辛苦又不挣钱,原因究竟是什么?

答案当然很多,我这里想说一点:它的“确定性”太强了。

给多少钱、规定多少时间、扫哪些区域,清清楚楚一目了然。

之前,公众号后台有读者问我,为什么有些行业比如金融、互联网,收入会这么高呢?大家都是肉体凡胎、九年制义务教育,凭什么?

角度不同解释不同,这里我想跟你讲:

因为这两个行业的最大特点,是“不确定性”非常高。

金融挣钱的逻辑,是市场预期判断,但这个太难、太不确定了。

即使你不知道期货市场的大起大落,让这个星球上无数最聪明、最有才华的大脑也承受不住,最后破产甚至选择自杀,至少你也应该听说过,股票市场有多么坑爹。

至于互联网,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一个产品的成功,从需求不确定、规模不确定、技术不确定、商业模式不确定,到最后一将功成,让人瞠目的爆发增长,中间要经过多少试错、多少拐弯、多少峰回路转。

这些“不确定性”,你正在承受吗?

只有把极度的“不确定”,变成最后的“确定”,才能体现出你的价值,也才能赢得社会的回报:金钱。

既没有承受“不确定性”,还想挣大钱,这不叫不公平,这也叫耍流氓。

总喜欢“确定性”的人,遍地都是。

读书只看考试需要的,上学只学能找工作的,等找工作了,第一个反应还是“工资高不高?离家近不近?会不会加班?……”

只关心“现在干多少,马上能挣多少”。

至于你让他了解了解科技前沿,关心关心行业动态,学习学习政策趋势。

“啊,花时间在这些事儿上面,一定有用吗?”

说句难听的,这种人无论在哪个行业什么职位,跟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,跟公路收费站的大姐,没什么本质区别。

技术一旦进步、制度一旦变革,第一个裁掉的就是你。

迷信“确定性”,路会越走越窄,人会越混越惨。

 

5

第三个毒观念:习惯“随大流”

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很多人在转,《大江大河40年:改变命运的七次机遇》,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,普通人改变命运的七次机会。

我觉得总结得蛮好,建议你找来看下。

看完以后你会发现,从高考回归到乡镇企业崛起,再从九二下海,到互联网普及。所有这些机会,除了高考,没有一个是普通人“随大流”就能得到的。

即便是高考,一个普通人依靠上大学实现阶层崛起的速度,也随着大学扩招,变得越来越“不管用”了。(“不管用”也是相对以前,对穷人家孩子依然非常管用)

阶层跃迁之路那么窄,靠“随大流”,你怎么可能找对方向。

那“随大流”能带来什么呢?往下看。

我特别喜欢一个演员,王千源,第一次看他的电影,是那部以东北国企员工下岗为背景的《钢的琴》。

正巧去年底今年初,我出差东北好几次,走在沈阳的和平北大街,听当地朋友聊了不少关于铁西区、艳粉街的事。

从1986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开始,一直到1995年沈阳重型机械厂、1996年沈阳拖拉机厂的陆续垮掉,成百上千个国企的所谓“下岗潮”持续了整整10年以上。

请注意,这并非一夜之间。

心思活络的年轻工人,去南方贩来牛仔裤,从零散卖货到拥有自己的档口,生意越做越大。

有人一边在单位挂着,一边开始寻思做点本地的小生意,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。

绝大多数人呢?选择了“随大流”,一个字:等。他们永远相信,工厂停了水电,领导会去疏通;订单没了,领导会去争取……数十上百万人一直等到最后。

真正幻灭时,能走的路,已经狭窄得容不下你带上尊严了。

就像媒体报道的那样:

有的家庭只好靠捡破烂为生;有的女人不得不去洗浴场所做皮肉生意;丈夫忍受不了妻子的抱怨,放下碗筷沉默着走向阳台,一跃而下……

整整10年啊,你干什么去了?

所以,“随大流”带来什么?我的答案是:

内心虚幻的安全感,和直到最后一刻,才不得不接受的坠落。

如果你觉得东北离你太久远,那么看看周围,当一家大公司破产、裁员,大多数人都在懵懵懂懂“随大流”,谁是那些早早就离开,另择高枝的少数人。

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和一家走投无路的公司扯皮,浪费在争取三瓜俩枣的遣散费上面。

他们对下面这个问题,有明确的回答:

个人的职业前途,难道不更加值得自己,随时随地留心观察、仔细分析,然后果断止损吗?

“随大流”这种事,不是不可以做,但那应该是你认真权衡后的独立选择。

要知道,在你被“随大流”的毒观念害死的同时,那些同样命运的甲乙丙丁,不但帮不上忙。

大家一起抓住悬崖边的枯草,摇摇欲坠,你的放手坠落,可能会是他们唯一的救命机会。

 

6

这篇文章本来已经写完,没有这一节,但我还想啰嗦两句。

这个时代,人人都嫌自己太穷;人人都说自己太苦;人人也都知道,幸福是比较出来的。

不如你的人,你不屑比。

比你过得好的人,你比不赢。

所以幸福稀有,焦虑盛行,毒鸡汤满天飞。

但我想说,一个人生下来,你决定不了身处的时代,你也决定不了你的原生家庭,但是你可以决定跟谁比,更能得到幸福,更能得到翻身的机会。

跟谁比呢?跟自己。

每天睡觉前,你能比起床时更聪明一点,更强壮一点,更富有一点,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,甩开其他人十八条街。

这意味着,你付出了辛勤和自律,你的生活有目的,也有节奏。

上面提到的三个毒观念,会离你很远。

当有一天你回头远望,能看到来时的荆棘小路,其实风光无限,然而你不再停留,而是转身朝着既定的方向,一边疾走,一边抬起你高昂的头。

正如海明威所说:

“优于别人并不高贵,真正的高贵,是优于过去的自己。”

2 0
知识精选
相关文章
从4G到5G,中国手机市场,谁能步步为营?
情境化,互联网下半场的突围之路
18个月16个爆款,合成类玩法的下一个机会在哪?
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:穷人的穷,跟我们的平庸,是同一个原因
冯仑:房子,差不多了
“你的企业这么小,对社会重要吗?”| 58岁老板实在话:我们养活了8个家庭…
致AI:你是我今生最大的机会吗?
90%的人都有的“约拿情结”,你不得不防,因为它正在阻碍你的发展!
评论 (0)
再想想
    头像
    知识精选认证编辑
    版权声明:“知识精选”所推送的文章,除非确实无法确认,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与您共同协商解决。邮箱:i@moyuup.com
    306文章 5评论 287获赞
    最新文章
    小红书KOL速成指南(7):小红书运营工具大合集(附教程)
    1年前
    小红书KOL速成指南(6):账号定位的秘密
    1年前
    每一句鸡汤背后,都有一套“商业逻辑”
    1年前
    认知的冰山
    1年前
    通过商业情报挖掘,4个维度拆解字节跳动教育产品,浅析在线教育发展历程
    1年前
    生财有术!波波老师4500字干货亲授互联网创业赚钱之道
    1年前
    14 7月, 2019
    上海不怕外国人
    随机一文
  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免责申明
    • 网站地图
    Copyright © 2019-2021 知识精选. Designed by nicethem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