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陈慕妤”(ID:chenmuyu),作者陈慕妤,知识精选经授权发布。
这篇文章当中的内容,是我刚开始学习聊天时,通过看书学习和实践,总结出来的基本聊天技巧。
以前我还比较不善言辞的时候,就是先利用这些方法,让自己多走一步,如昨天文章所说的那样,透过这样多走一步,从而让自己慢慢适应别人对我的反应。直到我的心里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之后,我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。
这三种技巧,都是最基本的聊天技巧。掌握它们,可以在短期内帮到你解决“沉默寡言”这个问题,让你看上去好像很会聊天那样。
提问的技巧
学会提问很重要。主持人就是提问的高手。
有时我们跟别人交谈,那个交谈的对象不一定是我们完全熟悉的人;即便是朋友,倘若长久未见,他们也会经历许多我们无从得知的新鲜事。这时通过提问这种方式,就能了解到对方的近况和信息。
很多人觉得跟别人在一起时无话可说,那你有试过主动去了解对方吗?
了解对方就需要问问题。而且提问不但能让你了解到对方,还是对付冷场的一种很好的办法。
只要你向对方抛出一些与他自身有关的问题,而他又不断去回答你,那么你们相处的气氛自然会变得和蔼融洽,冷场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了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提问可不是简简单单地随便问出几个问题就了事,需要用到一定的技巧,而这个技巧就是要因应实际情况来选取恰当的提问方式。
这个提问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问封闭式问题,一种是问开放式问题。
所有非此即彼的问题,就是封闭式问题,大多只有两个回答给你选择。
例如你喜欢我吗?你爱看电影吗?你认为这是对的吗?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?甚至你家住在哪里,你做什么工作都是“封闭式问题”。
类似的这些问题,你不是选择A,就是选择B,回答完就没有其他内容了,非常封闭。
这种问题,对于延长话题或者打破冷场所起到的作用少之又少。而且问多了,还会滋生对方不耐烦的情绪,毕竟给人感觉好像是警察审问犯人那样。
千万不要这样做!
而开放式问题,就能够让对方多谈自己的一些情况,而不至于一下子就没话说。
大凡需要你作出说明或解释的,就是开放式的问题。
例如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?平时你是怎么搭配衣服的?这个游戏好玩的地方在哪里等等。
而“为什么”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。
你喜欢看电影吗?喜欢!为什么呢?这就是要求别人说明或解释了。
不过,“为什么”这三个字还是尽量少一点单独去使用,换成“为什么你觉得这部电影好看”这样会更好。如果每一次对话都要问个为什么,也会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情绪的。这一点要注意。
封闭式的问题,是为了了解对方价值观倾向;而开放式的问题,就是为了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价值观倾向。
只有把这两种提问方式交替运用,你才能对对方的为人想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,你们的对话也才不至于枯燥无聊。
搭话的技巧
有了提问作为谈话的铺垫,那么接下来,就需要你用到“搭话”的技巧了。
聊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,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进攻或者防守,对话从来都是有来有往。既然你向别人提出问题,别人回答了你,那么你也要给别人分享自己的信息作为交换。
这个分享信息,不一定是别人主动问你,也可以是你主动搭话提供。
换句话说,在两人对话的过程中,对于某个话题你也一定要给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。你不能一直做那个发问者的角色,这很让人厌烦的,你也要适时做一做分享者的角色。这才是正确的交流方式。
所谓搭话,就是你要适时对于别人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故事,来延长对话的交谈时间,让交流更融洽。
当然,这个谈论自己,绝对不能是向对方炫耀,显摆,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述说自己的事。
例如上面看电影的例子,当别人回答了你的封闭式问题说喜欢,这时你可以继续问一个开放式问题“你喜欢什么样的电影”。
完了后,你最好在这个间隙适当说出自己对此的感受。如果你也喜欢同样类型的电影,你可以应和回答。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标榜自己看了许多电影,很厉害,大谈特谈;如果喜欢其他类型的电影,你也可以顺着这个话题说出来。
总之,你们都是围绕着同一个话题谈话,讨论。
搭话意味着你是在跟别人分享你自己的想法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是别人找你聊天,你的搭话只需谈论自己就足够了,甚至可以爱理不理,除非你对对方也感兴趣。
可如果是你主动找别人聊天,那么你的搭话,在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,就需要将话题继续引导对方身上了,因为别人未必对你说的有太多兴趣。
那什么情况需要这么做呢?
面对你喜欢的人,或者你想多了解一些对方的时候,你多一点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,别人自然会乐意讲述自己的事情,只要不过度追问某些切身的利益或者隐私,每个人都很愿意谈论自己。
搭话的作用,一是通过谈论自己,减少经常提问题引起的烦躁,让交流气氛不至于陷入冷场;二是适当地谈一谈自己,能让对方稍微了解一下你。
一直让别人谈自己的事,别人多多少少都会起戒心,而偶尔说一下自己的故事,别人看到你乐意分享自己,就会少了一些防备之心。
所以我才说,结合前面的提问方式,再适当地运用搭话来谈一谈自己,以此来建立互信的机制,然后再将话题引导对方身上,让对方多谈一下自己,不但能与对方建立更好的关系,你们的聊天也会变得很顺畅。
当然,无论是提问技巧抑或是搭话技巧,都不能生搬硬套运用,用词句式等方面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。
举个例子:
A:咦?看你手上一直捧着这本书,你是不是很喜欢看书呢?
(封闭性问题)
B:还好啦!还好!
A:你这本书是属于哲学范畴的书,看来你对哲学这方面应该很感兴趣啊!
(第二封闭性问题,句式不再用“是不是”,免得过度重复引起烦躁)
B:一般啦!只是随便看看而已!
(对方这时还比较拘谨)
A:那你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为主呢?
(开放性问题)
B: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看的书,觉得好的就买来看了!
A:那至少也是喜欢看书啊!不像我,一年都看不了几本书,时间不是浪费在手机上就是在电视上,整个人都变得没什么深度了。所以我特别羡慕你们这些经常看书的人,我想你以前读书的成绩肯定很好了!
(谈论自己,然后将话题引导对方身上)
B:也不是特别好啦,只不过从小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,一天不看的话,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。
A:你都已经养成习惯了!我现在唯一养成的习惯,就是一拿起书本就打哈欠,唉!问题是,你目前的工作能让你有这么多时间看书吗?
(谈论自己,然而提出一个封闭式问题)
B:有啊!下班之后或者休息天就有时间看啦!
A:老板不会给你们加班啊?
(封闭式问题,用反问形式)
B:我是做什么什么的,一般情况很少会加班。
A:原来如此。我这个做什么什么就不行了,几乎每天加班,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了。要不是看在工资的份上,我才不会如此拼命,真羡慕你!
(谈自己)
B:生活嘛,肯定不容易啦!
(对你的话做出回应,进入沟通状态)
接下来,我相信大家可以继续融洽的聊下去了。
基本的对话流程结构就是这样,至于怎么随机应变去做,怎么幽默搭话,热情搭话,就因人而异了。
讲述的技巧
通过搭话来谈论自己,需要你用一定的讲述能力。
有不少读者问我,为什么有些人讲话很喜欢听,有些人讲话觉得很厌烦。
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这就是讲述能力的体现。
我们跟别人沟通交流,不可能一直围绕着提问——搭话——提问——搭话这种模式聊天的,在此之外,讲述就是在搭话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充。
那些谈话高手,与此同时也是讲故事的高手。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,用最吸引人的方式说出来,让人听得津津乐道。
那这个吸引人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?
那就是你说的话要展示出相应的情绪!
换句话说,你的情绪一定要粘附在你要说的话上。如果你要讲述开心的事,你粘附在话语上的情绪一定要愉悦,积极;如果你要讲述烦恼的事,你粘附在话语上的情绪一定要困惑,苦闷。
这有什么难度呢?我们不都是这样吗?
正常来说当然是这样了,但是当我们讲故事的时候,我们并不是亲身处于那种境况当中,我们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叙说那件事,这时你的情绪是无法自然表现出来的,那么要求你讲述一件开心的事情时,你要讲出很开心的感觉,这就不是很容易了。
讲故事的高手,对于话语上的情绪转换,从来都是随意自如。他想表现出激动的状态,他就可以这样做;他想表现出伤心感觉,他也可以把话说的很伤感。
试想一下,当你讲述一件灾难事件时,如果你讲述的情绪平静如水,谁听起来会感到惊心动魄呢?
我在之前文章说过,情绪会感染的。想让你的讲述更加吸引,那在你的言语上添加一些情绪吧。
好的演员就是个中高手,念台词永远是抑扬顿挫,充满情绪,从来不会单调无味,一条直线。
试着练习一下讲述恐怖的事情,透过你的姿体语言,神态语气,来表现出那种恐怖的状态,例如做出“目瞪口呆”“惊慌失措”的样子,我相信听话的人肯定会听得很投入,被你的情绪一直带着走。
当然,讲述还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。因为你无法自如表达自己,或者生活单调乏味,脑海一片空白,我相信你也讲不出什么好的故事。
所以你就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,多看书多经历多接触不同的事物是最好的方法。当你的人生经历丰富起来了,那么配合我上面这些技巧,你的聊天肯定会更加引人入胜,从而收获更多好处。
至于怎么提高讲述的能力,如果你有按照我之前文章的锻炼方法那样做,我想你肯定明白怎么去做到的。用复述的方式来提高讲述能力;用写作文的方法,如顺叙,倒叙,插叙,也是一种很好的讲述方式。
只要你练习得足够多,你就能够掌握了。
有空还要
多点优雅的夸夸自己
作者简介:陈慕妤,用文字抒写心境,用知识改变生活。从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心理学系出逃的伪砖家。不甘淡泊,却又抗拒繁华。喜欢批判人生,却又不得不屈服人生。现从事影视娱乐行业,负责统筹,策划。公众号:陈慕妤(ID:chanmuyu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