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精选知识精选
  • 首页
  • 专题
  • 博客
  • 导航
  • 注册 登录
立即登录
0文章
0评论
0获赞
  • 首页
  • 专题
  • 博客
  • 导航
我的主页 › 成长 › 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
#成长#

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

2年前
1,139 0 0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圈外同学(ID:iquanwai),作者:鹿非 ,知识精选获授权转载。

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-知识精选

大家好,我是鹿非,圈外第一期内容练习生计划的“幸存者”,一个工作1分钟,走神60秒的“注意力困难户”。

为了保持专注好好工作,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:关闭手机提醒、戴上降噪耳机、使用番茄工作法……

然而,就算隔绝了种种外部干扰,我的大脑还是会常常不自觉地走神发呆:同事今天戴的耳环好漂亮!哎呀,要是我的灵感和头发掉的一样快就好了!

有时一天过去了,连份初稿都写不完。

难道是我的脑子出了问题?!带着严重的自我怀疑,我打开了Google,试图寻找训练大脑的新方法。

说到这儿,你们一定以为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,介绍些“你不可不知的高效工作法”。

可是,在看完一篇又一篇的报道后,我得出了一个神奇的结论:喜欢走神和发呆,或许正是我能PK掉其他的内容练习生,成功留在圈外的原因。

而要讲明白这事儿,就得从咱们的大脑结构说起。

01

 我们的大脑,天生爱发呆

从小就常听老师们在耳边念叨:上课要专心,不要开小差。

似乎只要一走神,大脑就会自动进入“葛优瘫”状态,不听不看不想,除了像条咸鱼一样虚度光阴,不会有任何实际的产出。

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,大脑的这种属性简直可算个巨大的“生理缺陷”。要是能把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都充分利用起来,那该有多好!

可是,我们走神的时候,大脑真的就像熄了火的引擎,什么也不干吗?

不是的。

斯坦福的一位学者就曾发现,当我们休息的时候,大脑中的某些区域会被激活。脑部神经之间活跃地传递着信号,进行记忆的分类和筛选。

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-知识精选
△ 处于“默认网络”的大脑活动

科学家们将大脑这种保持清醒,却又没在认真思考任何事情的状态,称为“默认网络”(default mode network)。

当我们感觉无聊,开始不自觉走神和发呆时,大脑就会自动进入默认网络。

与这种模式相对的,是“任务正激活”网络(task-positive network,下文简称任务网络)。当我们专心致志完成某个任务,比如我现在写文章,大脑就是处于任务网络。 

根据世界顶尖的《科学》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,大脑会在两种网络之间不停跳跃,来回切换。而当我们醒着的时候,平均会有46.9%的时间,处于默认网络!

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-知识精选
△ 默认网络 VS 任务正激活网络,大脑被激活的区域是不同的

这么一对比,我走神的时间(50%),也就比平均值高了那么一丢丢嘛。

而圈圈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“每天工作8小时,平均浪费5小时”,其实也是由我们的生理基础所决定的!

然而,这也不能算啥好消息。

毕竟,就像运动员们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增强肌肉,效率达人和冥想大师们也会告诉你:通过刻意练习,你是可以对抗生理本能,提高自己的专注力的。

这明显不是我想要的结论。但凡进化,自有其道理。

大脑“出场设定”如此,其实是为了增强我们的记忆和认知功能!

02

 发呆能增强记忆

当我们走神的时候,大脑看似在休息,实际上却是在一刻不停地工作。

纽约大学的Arielle Tambini博士,就曾通过实验证明,处于默认网络的大脑,对记忆的形成十分重要。

当志愿们接触了大量的新信息,进入放空状态时,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,和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皮质区域,会开始频繁地互动。

大脑会投入大量的精力,重新整理记忆片段,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。互动越强烈,记忆越牢固。在接下来的测验中,答题的正确率也会越高。

所以下次,当我们又听了一节音频课,或是读完了某本书,感觉获得了很多新认知的时候,不如先停一停,给大脑一个“缓冲”的机会。

喝杯茶放松一下,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哦!

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-知识精选

 03

放空的大脑,最擅长创新

此外,拥有一段完全自由的时间来放空我们的大脑,还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。

我们所熟知的天才爱因斯坦,每当思考陷入困境,迟迟想不出解决方案的时候,就会干脆丢开问题,转而听起莫扎特的音乐。

大脑进入放空状态,突破困境的灵感,往往就自己跳出来了。

世界著名的3M公司,是一家创建于1902年的传统制造型企业。然而,在福布斯全球创新公司评比中,它却能挤进前三,排名仅次于苹果和谷歌。

它是如何做到的?秘密就藏在“15%法则”里。

每天工作,员工们可以把15%的时间,花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副业上,不管它们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。

就是在这段“什么都不用干”的自由时间里,员工史宾赛·席尔佛突发奇想,试着把一些化学品随机混合起来,想看看会有什么效果。

结果,畅销世界的3M便利贴,一种有点黏又不会太黏的粘胶,就这么被意外发明了!

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-知识精选
△ 畅销世界的3M便利贴

类似的,Google有一个知名的管理制度,被称为“20%法则”。员工们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,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与实验。

就是在这20%的自由时间里,Google的天才工程师们捕获了无数灵感,开发出了AdSense(互联网广告服务)、Gmail和谷歌地球等一些列创新产品,为Google贡献了大量营收。

04

 科学放空,让想法自然地发散

说到这儿,你可能会想,既然放空大脑有这么多的好处(增强记忆、认知和创新能力),不如专门找个时间什么都不干,一心一意好好发呆吧!

可是其实,要充分调用大脑的默认网络,最好的方式并非什么都不做,而是挑选一些相对无聊、对注意力要求没那么高的工作,让大脑自然地进入默认网络。

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们,就曾随机召集了145名被试。

他们被要求在2分钟内尽可能地开脑洞,为一些日常小物,如牙签、回形针和砖块等,寻找全新的用途。

越聪明的人,越会发呆-知识精选

两分钟之后,参与实验的四组志愿者分别:

(1)什么都不干,休息12分钟;

(2)做一个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完成的任务;

(3)参与一个无聊的测试,很容易做着做着就走神了;

(4)直接进入下一轮“脑洞测试”(前三组在12分的任务结束后,也参与了同样的测试)。

结果,第三组志愿者的表现,比其他三组平均高出了41%!

最为科学的放空方式,原来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单纯发呆;而是挑选一些相对简单、对注意力要求没那么高的工作,让大脑不自觉地走神,进入默认网络。

所以下次,工作陷入瓶颈的时候,不如干脆停下来,整理归档最近的文件,或者下楼吃个饭、散散步,让想法自由地发散。解决问题的好点子,说不定就这么冒出来了。

不仅是爱因斯坦,牛顿、阿基米德和达芬奇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们,都曾在很多个走神与发呆的瞬间,想通了问题、获得了创作的灵感。

专注工作固然重要,但我们也不该忽略适当放空的重要性。
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不再为四处发散的注意力而焦虑,也不再试图强迫自己成为一个百分百专注的效率达人。

接纳自己爱走神的大脑吧,它正在努力地加深记忆与创新哦!

END


知识精选经授权发布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作者公众号:圈外同学(ID:iquanwai)。提供个人发展的所有干货,做你口袋里的职业规划导师,陪你成长!

0 0
知识精选
相关文章
如何建立个人认知体系?
“初中辍学的同学,工资高我3倍”
00后女孩直播40天赚2万引热议:错将围观当认同,是很多人不幸的根源
想放弃的那个夜晚
真的是“大人只讲利弊,小孩子才分对错”吗?
热播剧《小欢喜》英子跳海:这几句话,你妈一定也对你说过
如何有效提升你的阅读能力?分享四个实用法则,七个应用步骤
副业挣了20万,却没躲过这个潜规则…
评论 (0)
再想想
    头像
    知识精选认证编辑
    版权声明:“知识精选”所推送的文章,除非确实无法确认,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与您共同协商解决。邮箱:i@moyuup.com
    306文章 5评论 287获赞
    最新文章
    小红书KOL速成指南(7):小红书运营工具大合集(附教程)
    1年前
    小红书KOL速成指南(6):账号定位的秘密
    1年前
    每一句鸡汤背后,都有一套“商业逻辑”
    1年前
    认知的冰山
    1年前
    通过商业情报挖掘,4个维度拆解字节跳动教育产品,浅析在线教育发展历程
    1年前
    生财有术!波波老师4500字干货亲授互联网创业赚钱之道
    1年前
    20 7月, 2019
    榨干你所能学习的一切,是最快的升职通道!
    随机一文
  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免责申明
    • 网站地图
    Copyright © 2019-2021 知识精选. Designed by nicethem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