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陈慕妤(ID:chenmuyu),作者:陈慕妤,知识精选经授权发布。

其实很多人害怕说话、不敢说话,很大一部分原因,不是他不会说话,不知道说什么话,而是他不知道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沟通环境。
好比我们在路上遇到老同学,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很惊讶地打招呼寒暄一番,询问一下近况。好了,当这些聊完之后,彼此就很容易陷入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接下来该聊些什么的境地。
你担心的尴尬情况就出现了。
有过这种经验,原本不太会说话的你,再一次在街上远远看到一位认识的朋友,你也会假装看不见对方那样绕路走,还给自己一个理由:跟他不是那么熟,就不想去聊了。
其实,不想聊是很正常的选择,问题是,你是不想聊,还是不敢聊呢?
很多时候,我们往往是不敢去聊,因为害怕一旦聊下去后,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情况。
什么情况会导致尴尬?
冷场,说错话,被别人嘲弄,甚至行为举止的不恰当,都有可能引发尴尬。
尴尬这种感觉,的确不是一种受欢迎的心理情绪。假如我们没办法化解它的话,那么我们只能逃避它,或者不去接触它。所以一切能够引起这种感觉情景,我们就尽量不去触碰了。
那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尴尬呢?
说到底,就是我们无法掌控当下的局面,或者说,当下局面的发展朝向,并没有按照我们心理希望或能够接受的形式发生。一旦不符合我们的期待,我们自然就会产生尴尬了。
好比你是一个满脸痘痘的人,出去跟人交往,最不希望的就是别人聊起这个话题。可惜的是,每次别人看到你,上来第一句就是“你脸上怎么这么多痘痘啊”,我想这时的你,肯定第一时间找个地洞钻进去。
原本因为痘痘的问题,已经导致自己不自信了,现在还这样被别人一说,整个人都尴尬得不好意思了,毕竟这个话题不是你愿意谈及的。
当然,说这些话的人,未必是有意为之的,但对我们而言,确实不怎么好受。但是这种情况,我们是掌控不了的,毕竟嘴巴长大别人身上。所以如何化解尴尬,就成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。
如果对方是一个情商高的人,看出你的尴尬,自然会反过来自嘲:“不好意思,我不应该一来就这样说。所以现在你知道,我的智商低到什么程度了。”
但对方情商不高呢?
这就要你自己去化解这个尴尬了。
你可以自嘲说:“也许上帝想提醒我还长得很青春吧!”
也可以反唇相讥地说:“因为好像你这么口没遮拦的人我最近遇到比较多,所以导致我上火长痘了!”
当然,能够这么短时间就想出这些话的人,想必他脑袋的转速都很快。思维都这么敏捷,化解尴尬也就不在话下了。
从这点就可以看出,化解尴尬,是需要敏捷的思维,需要你根据客观的情景,瞬间构思出合适的话语去应对问题。
如果你没有这样一种思维,那么你自然会逃避或者不愿意接触那些社交场面了,毕竟你会不知所措。
但问题是,这种敏捷的思维往往很难手把手地教导。
怎么办呢?
这时就需要你先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想好大概的回应方式,等到遇到的时候,再把它调动出来。这就是我以前的练习方法。
我在当众演讲那篇文章说过,以前训练演讲的时候,我都会思考很多突发事件,然后思考怎么回答来提高自己应对问题的把握。
我会假设,万一我在台上演讲期间,有人大喊大叫,打断我的演讲该怎么办呢?万一麦克风没声音,我又要怎么反应呢?万一我想不起演讲稿的内容,我又怎么做呢?
我会想好很多应对的方式,尽管这种设想,大多数情况都没有发生,然而却让我对意外情况有了一种信心的把握。
然后,我就把这种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上。每次跟人开始交谈,我都会设想我应该跟对方聊哪些话题。
而这,就是准备。
提高你的应变能力,就需要一定的积累。积累,不仅仅是对情况的了解,更是懂得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设想。
刚开始的时候,你只能这样做,只能这样训练。否则,你没有基础素材积累,以后你就没办法由此举一反三地将这种方式应用到类似的情景上面。
例如,别人曾经嘲笑过你的短处,你不仅感到尴尬,而且心情还很不爽。如果你能够从这个发生过的情景之中,设想当时怎么回应对方更好,那么以后你遇到类似的情况,你的脑子也会有了参考,帮助你快速作答。
再例如,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认识的朋友,你曾经有了聊不下去的尴尬,那么如果你能够回想这个情景,然后从中设想当时应该聊些什么,或者怎么自然地结束话题,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形,你也会做到心中有数。
所以培养敏捷思维的重点就是,先从场景中积累经验,然后从脑袋中积累相关的回应方式,最后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。
文章开头我举得那个例子,就是这样一种做法。你要懂得从经验中自省。
别人曾经开口嘲笑过你脸上的痘痘,你有过这种经历,然后你以此作为经验,设想一下下次遇到时怎么回答,积累相关的回应方式,到底是自嘲好呢,还是针锋相对好呢?有了这种积累,你面对情景的时候,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。
有了这个基本认识,你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。但是,生活中的尴尬事情不一而足,而我一篇文章又是不可能把所有应对方式就给写出来的,那怎么才能让大家掌握化解尴尬的技巧呢?
幽默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
上面我举得长痘痘那个例子,我给出的两种回答方式,自嘲就是幽默的应用。无论是用在自己做了或者别人做了让自己尴尬的事情上,幽默都能够很好把它化解掉。
我一个朋友就是幽默高手。一次我跟他在餐厅吃饭谈事情,这时服务员拿水过来,却不小心打了一个趔趄,把杯里的水溅到朋友的身上。服务员连忙不好意思赔不是。
我朋友也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,所以他装作无辜问服务员:“你是不是知道我这件衣服穿了一个星期没换,所以才急着帮我去洗它?”
尽管服务员没有回答,但从她露出笑脸这个样子可以看出,她的尴尬已经减轻很多了。
还有一个外国例子。
有一次里根在白宫发表演讲。他的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地毯上,观众发出尖叫。但是南希夫人却灵活地爬起来,在众多来宾热烈的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。
里根看到自己的夫人并没有受伤,于是就打趣地说:“亲爱的,我告诉过你,只有在我的演讲没有掌声的时候,你才可以这样表演!”
这就是幽默化解尴尬。
也许你会问,为什么别人可以运用幽默,而你不行呢?
因为想要发挥幽默感,你的联想能力必须要强。
怎么联想?
就是把尴尬的地方,跟你当前的事情联系起来。
如上面的例子,我朋友把服务员泼水到衣服这件事,跟衣服没洗这件事联系起来;里根总统把南希夫人跌倒引起掌声这件事,跟自己演讲这件事联系起来。
当然,这种联想,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,可以是想象出来。我想,谁都不会相信我朋友那件衣服穿了一个星期没洗吧。同样,谁也不会相信里根总统的演讲不会引起掌声。
之所以他们这样说,是因为夸张的说法能够脱离实际,让听众的思维产生错位,产生好笑。
正如你不小心打碎了自己一个杯子,你自嘲说“岁岁平安嘛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就算聊天聊到冷场,你也可以自我吐槽说:“想在夏天没空调的情况下也不热,看来就是聊天冷场了!”我相信听者肯定会会心一笑。
提高这个幽默能力,你除了去刻意分析笑话为什么好笑背后的原因,还要跟我上面所说的那样做,构思类似的情景,然后设想怎么应对。培养出应对的思维惯性,你以后自然就能够随即反应。
当然,幽默只是其中一个化解尴尬的方法,还有其他语言技巧的运用。碍于篇幅的关系,今天就先说幽默这一种,其他的以后慢慢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