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魏小河流域(ID:weixiaohedehe),作者魏小河 ,知识精选经授权发布。
今天,先给大家介绍一本漆黑神秘的书——《山本耀司:我投下一枚炸弹》。
山本耀司是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,出生于1943年,算下来今年已经76岁。
不过,他仍然是个帅老头,如果你看过他的照片,就会发现他从来都是一身黑,一头长发,一张冷酷脸。
在看这本书之前,我早已听闻山本耀司的大名,就像我听说过荒木经惟、森山大道、草间弥生、安藤忠雄、原研哉一样,他们代表着当今的日本文化。
这早已经不再是川端康成、谷崎润一郎所能代表的日本了,这是一个由过去的日本中走出来的新日本,一个现代的日本。
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,他们一方面吸收着西方现代的文化艺术,一方面又与传统的日本美学融合,并在西方舞台上取得了耀眼成绩。
这是中国目前还未能出现的境况,虽然我们的当代艺术据说很昌盛,设计行业人才辈出,时尚业钱多人众,但是,一提到中国文化,首先使人想到的还是唐诗宋词这些古代中国的产品,我们自己的山本耀司,还比较少。
不过这没什么好灰心的,我相信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而已。
在此之前,不妨了解一下这位日本文化偶像,他拥有什么秘籍,又有何种魅力?
山本耀司的魅力,首先在他的个人形象。
我们看一个人,首先看到的是他的样子,其次才是他的作品,如果一个人的样子可以和他的作品结合到一起,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。
之前说过,陈丹青的样子很好,和他的文章很相宜。木心的样子也很好,文字间的高傲也在他的脸上出现,而鲁迅的样子好像就是应该写那样的杂文。
山本耀司的样子,离不开黑色,他用这种最具神秘感的色彩包裹住自己。这本书也继承了这种风格,一黑到底,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:山本耀司。
这本书,是山本耀司的随笔集,也可以说是他的自白和呓语,包含着他的何以至此的故事和观念。
山本耀司拥有出色的语言能力,并且充满洞察力,他谈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:男人、女人、家庭、事业,一个人何以为人,如何生活。
在这本书里,当然也有他关于做衣服这件事的看法和观点,但更多的,则关于他的思索,他是如何处理这个世界和自己关系,他是如何通过设计衣服来表达的。
山本耀司的妈妈
山本耀司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。在他幼年时,父亲死于战场,他和母亲相依为命。
母亲是一个裁缝,在新宿区歌舞伎町这条街上独自经营着一家服装店,这对山本耀司的影响很大。
不论是从他的设计还是他的话语中,都可以看出他对于独立女性的推崇,对于职业女性的赞美。
他讨厌女人为了取悦男人而故意穿着得可爱的、萝莉的女装,所以他专门为独立女性设计衣服,并且吸取男装的风格,破坏固有的规则,他一心想做一个反抗者。
他说,“我们应该反抗世间一切权威、制度和体制,总是处于少数人群的立场中才行。”因为,“这些边缘人士并非天生选择了少数一方,他们往往深陷人类最基本的不平等之中,面对的是来自社会的非理性的偏见。”
他最讨厌属于某种样式的衣服,讨厌将它们归类。所以有人将他的设计称为“反时尚”,他颠覆了西方式时装的规则,在褶皱、宽大的布料、神秘的黑色和缠绕之间,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。
他把设计看做是和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。他在创作,而不是在完成某些任务(他不喜欢高级定制)。
某种意义上,拥有批判精神的设计师,无异于艺术家,只不过他们选择了衣服作为表达的语言。
这或许就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,作为一个反叛者的山本耀司。但在这本书里,我还看到了一个作为“匠人”的山本耀司。
他通过三篇文章谈到了衣领、衣扣和衣兜,这些服装中最简单最常见的要素,在他的一再逼问下有了新的内涵。他总是从更高的角度去思索服装和它的构成。
关于男装,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,他说,“我认为在男装设计中,精心地打造和搭配中最好再混合一点孩子气,一颗玩闹的童心。想要成为穿着得体、帅气的男人,必须同时具备两种品味。也就是说,打造光鲜精致的同时,也应该加入一些粗糙,不做作的要素。”
在讲出这样的论断之前,他回到小时候,说出了一个事实:那时我们的口袋就像百宝箱,里总是装满了东西。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好奇心。.
他的另一句话,颇为严厉而警醒人。他说,“他们读书,看电影,体验着各种虚拟人生,他们大抒己见,装得好像什么都懂似的。他们不去质疑问题的根本,他们已被世界所驯化,习惯把持住内心的平和,他们的意识其实和猪没太大区别。”光是消化而没有独创性的人,做不了好的创作者。”
无论哪个领域,对存在这个最本质的问题不抱任何疑问的人,是无法创作出东西来的。”
他相信基础训练,他曾经接受过服装制衣的专门训练,他不仅仅是靠想象力来创作,还有对衣服本身的热爱和专研,在这方面,他多少有点看不上新晋的年轻人。
这些也是生活的态度。一种不轻佻的,主动负重,注重思考,勇敢批判,甘于做少数人的态度。我喜欢这种态度。
PS.
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在后现代的社会里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,我顺便说明一下我的立场。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有自我修炼,但是不能狭隘、鄙薄大众。我既反对自甘堕落,泥潭里的幸福,也反对自鸣得意的所谓高雅。